两个互攻互受在野外被np|91香蕉福利视频|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日韩精品欧美精品

2024-04-16 13:45:22小小紫云英,為千億糧倉建設添底氣


  日前,正是稻田綠肥翻壓、再生稻栽插的黃金時節。在蕪湖市灣沚區東定村豪宗家庭農場,大片的紫云英綠肥在明媚的春光中茁壯生長。記者來到農場地頭,發現一塊田里的紫云英已經被翻壓整平“就地轉化”為稻田中的綠肥,插秧機正在稻田里進行再生稻秧苗的栽插。來自安徽省農科院專家團隊的科技人員,則給前來參觀的種植大戶實地講解適宜江淮沿江再生稻田的綠肥品種選擇、高產栽培與翻壓,以及再生稻機械化栽插技術要點。

  原來這里正在召開省財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項目“高產高效再生稻生產技術與新品種轉化”現場觀摩交流會。“根據當前再生稻高產優質發展需求,我們通過對綠肥新品種及新技術進一步研發轉化,構建了再生稻—綠肥周年輪作模式。”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武際研究員向參會代表介紹,通過冬季綠肥高產高效種植、適時適量翻壓及后續調控,一方面可促進農田養分高效利用、農戶節本增效,另一方面可改善再生稻米,尤其是后茬稻米外觀、加工品質,并提高其鈣、鎂、鐵等微量元素含量。

  在省財政“高產優質紫云英品種皖紫5號轉化”項目的支持下,2021年起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開展了適宜沿江單季稻區綠肥新品種轉化及綜合利用模式構建。通過項目實施,平均再生稻頭茬化肥用量減少20%至30%,頭茬稻產量增加5%以上。同時由于綠肥自身有機無污染的特性,生產的稻米更加優質清潔。

  “綠肥種三年,薄土變良田。綠肥翻壓可有效提高地力,為再生稻高產穩產提供保障,讓‘千億斤江淮糧倉’建設更添底氣、更接‘地氣’。當地大面積示范3年的結果表明,土壤pH、有機質年均分別可提高0.15個單位、1.49g/kg。”武際說。

  種植紫云英的好處,家庭農場負責人唐志文最有體會。“現在紫云英一般提前用無人機撒播,避免了對后茬稻的踩踏,播種也更均勻。來年(紫云英)翻壓后,頭茬稻每畝能少用復合肥10公斤至12公斤,光化肥這塊就能節約40元每畝;同時每畝頭茬稻產量還能提高30多公斤,多收七八十元。總的算起來,每畝可節本增收100元到120元。”唐志文告訴記者,堅持種紫云英兩三年后,地明顯變肥了,以前每畝地頭茬稻加再生茬總產量只有800公斤左右,現在有1000公斤以上,而且后茬稻的米質也變得更好。

  安徽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倪大虎研究員介紹,在“高產高效再生稻生產技術與新品種轉化”項目示范輻射下,再生稻—綠肥模式在安徽省灣沚、南陵、貴池、壽縣等地推廣總面積5萬畝以上,有效解決了目前再生稻生產養分資源利用率不高、傳統冬季作物茬口難以銜接、持續高強度利用條件下土壤肥力降低等問題,為更好地發揮再生稻新品種產量潛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一種兩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并為再生稻優化布局擴面積,“提單產、減損耗”提供了典型性示范樣板。